寻訪丨探秘凉山彝族
来源: 发表时间:2018-05-01 06:37:00
凉山彝族,
1个鲜有观光客的地方;
1个没有向导言语不通的地方;
1个原汁原味、保有本民族文化的地方。
从宁静清纯的邛海,
到浓郁凄凉的村落,
距离1步之遥、感受千差万别。
草木蓝兮团队跟随着彝族衣饰专家小燕老师
最帅的翻译+向导+司机、
土生土仟丝缘工作服长的彝族姐姐金红,
植物染色专家浩然老师,
非遗文化学者李老师,
1同进入心驰向往的凉山。
昭 觉
凉山之行第1站,印象最深确当属镇子中心的察尔瓦、披毡市场。
操场大小的市场,1面是休闲文娱打台球的彝族年轻人们,1面是边捻线边贩售的彝族大娘们,市场周边的彝族特点豌豆凉粉小吃摊儿和马路对面占卜的毕摩、苏尼都自成1作别样的风景线。
纯羊毛织成的披毡和察尔瓦,
从剪羊毛开始,到擀毡、纺线、织造、手工结穗、缝边等,1步步手工而成。
披毡和察尔瓦或单独穿着、或内外搭配叠穿在1起,
内层的披毡保暖厚实,外层的察尔瓦流苏摇摆生动,
款式色彩简洁大方,男女皆可穿着。
极具现代感的手工打褶披毡通常正式场合使用。
擀毡、衲缝而成的披毡,多染作深蓝色,
保暖结实,白天披、晚上盖,多用处多功能,是彝族的基本衣饰。
金 阳
凉山东部的金阳更加原始质朴,
阳光下、屋廊前彝族女子的手工织布方法却让我们大开眼界,
借助木框编织的纵垂式织框方法,古老、独具匠心。
1边拍摄记录、1边学习牵经线、打挑交、制作综扣;
浩然老师的专桌球陪练工作服业讲授,引发了我们的学习热忱,
我不会告知您,我们白天采风、晚上学手工织造到半夜。
凉山处处可见的腰机织布机,
简单便利,是手工织造土布的主要手法。
路途中偶遇的婚礼,不同支系、不同地区的彝族,
考究、精美的华裳银饰让我们冷艳!
布 拖
布拖,荣幸地遇上集市,
人头攒动、席地而坐,马路上水泄不通。
抱着母鸡、背着包谷,牵着牛羊,
交换着、交易着、交谈着。
惊叹于彝族人民都熟知自家支系族谱,脉络清晰,
很成心思的是本来不相识两人1见面只要1问姓氏,
那差不多半条街都是亲戚!
布拖衣饰容易辨认,
蓝色高顶地解放帽、
搭配有着玲珑可爱地肩袖造型地短披毡,
装潢感极强地小袖笼,酷帅有型。
是否是穿上可以直接上T台的赶脚!
彝族地银饰和苗族侗族不同,
质地薄、花纹精致、图形华丽。
在深色地传统服装地衬映下银饰显得尤其醒目。
布拖街上随处可见银器店,
1边用简单的工具錾刻、
1边招呼着客人挑选。
金红身上的大银扣和领饰就是布拖的经典式样
彝族银饰除领牌、戒指、流穗耳环、长及腰下的银项圈,
日用品中也多见银饰,银酒具、酒壶、烟袋、马鞍等,
錾刻细致、精美非常。
彝族的传统衣饰多用植物染色,
质地厚实质朴、色泽沉稳,
受满清衣饰影响,
大襟右衽,用刺绣和贴花绣的手法,
装潢衣袖、衣领和开衩处。
衣角补花的细节正反面
织绣华丽的彝族传统衣饰
两个小时的飞机将我们从凉山带回都市,
现代&传统、都市&山寨之间的反差,
让我们有1种不真实的感觉。
8天、8个人,
探彝族的传统衣饰、植物染色;
访山寨、观手工作坊、游古迹,
看毕摩做法、让苏尼算命,
赏彝族小伙畅快豪迈的饮酒、唱歌
听白彝、黑彝曾的故事
和彝族古老的诺亚方舟传说,
了解这个有文字、有历法、曾高度文明又神秘的地方。
感谢路上相伴的老师、感恩相遇的朋友!
凉山不凉,期待再次相遇!
€€ €€ 图文原创,合作请联系后台,谢谢€€ €€



草木蓝兮 做有温度的设计